• 首页

    • |
    • 民建概况

    • |
    • 领导介绍

    • |
    • 民建要闻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 |
    • 参政议政

    • |
    • 社会服务

    • |
    • 组织建设

    • |
    • 预决算公开

    • |
    • 学习园地

      • 学习动态
      • 理论研究
      • 领导讲话
      • 政策法规
      • 文章选登
      • 学习交流
      • 学习十九大
    • |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 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 |
    • 会史钩沉

    • |
    • 州市组织

      • 州市组织简介
      • 州市工作动态
      • 民建昆明市委
      • 民建红河州委
      • 民建玉溪市委
      • 民建曲靖市委
      • 民建保山市委
      • 民建昭通市委
      • 民建大理州委
      • 民建楚雄州委
      • 民建普洱市委
      • 民建文山州委
      • 民建德宏州支部
      • 民建丽江市支部
    • |
    • 专委会动态

    • |
    • 下载专区

    • |
    • 文化广场

      • 诗歌散文
      • 摄影
      • 绘画
      • 书法
    • |
    • 社情民意

    • |

    栏目导航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领导介绍 在线新闻投稿 预决算公开 入会须知
    通知公告更多+
    • 08-28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
    • 12-19民建云南省委会史陈列馆及…
    • 09-25【询价公告】民建云南省委…
    • 12-30关于设立民建云南省委青年…
    • 08-27民建云南省委2019年度…
    • 06-14民建云南省委关于开展庆祝…
    • 05-07关于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建要闻

      全国两会|民建会员李彪: 要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时间:2022/3/10 15:42:33     点击数:       作者:云南政协报

      编者按:原题目为:全国两会·面对面|李彪: 要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希望国家充分考虑云南等西部省份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实际情况,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方面着力。”出席全国两会的在滇全国人大代表李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规模虽然可能不大,但都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

        在李彪看来,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渠道,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今年我国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等,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资金支持,有利于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领航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已培育三批 4762 家‘小巨人’企业,五批 596 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万多家。”李彪说,从476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地域来看,四川、重庆、陕西、广西、云南、贵州、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西藏合计771户,12省份共计仅占比16.19%。

        “以云南省为例,3批总计培育了5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仅为1.09%,位居全国第21位。主要是因为云南的产业发展重点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的重点领域有一定差别,存在一定差距。”李彪认为,云南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高原特色农产品等,希望国家相应增加对生物医药、矿业、农业等领域的倾斜支持力度,在培育名额及资金支持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带动更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力进步,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彪以他所在的昊邦医药为例介绍,近年来,昊邦医药关注创新药物研发和民族医药产业培育发展,持续在标准提升、新适应症创新研究上下功夫。通过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创新打造的昊邦医药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企业微创新和平台化组织,从“做产品”向“卖服务”转型。真正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稳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支持扶助政策的连续性可持续性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对注重创新周期的专精特新企业尤其重要。

        李彪建议,国家应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联动。同时,促进科技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真正通过市场检验、获得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