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民建概况

    • |
    • 领导介绍

    • |
    • 民建要闻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 |
    • 参政议政

    • |
    • 社会服务

    • |
    • 组织建设

    • |
    • 预决算公开

    • |
    • 学习园地

      • 学习动态
      • 理论研究
      • 领导讲话
      • 政策法规
      • 文章选登
      • 学习交流
      • 学习十九大
    • |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 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 |
    • 会史钩沉

    • |
    • 州市组织

      • 州市组织简介
      • 州市工作动态
      • 民建昆明市委
      • 民建红河州委
      • 民建玉溪市委
      • 民建曲靖市委
      • 民建保山市委
      • 民建昭通市委
      • 民建大理州委
      • 民建楚雄州委
      • 民建普洱市委
      • 民建文山州委
      • 民建德宏州支部
      • 民建丽江市支部
    • |
    • 专委会动态

    • |
    • 下载专区

    • |
    • 文化广场

      • 诗歌散文
      • 摄影
      • 绘画
      • 书法
    • |
    • 社情民意

    • |

    栏目导航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领导介绍 在线新闻投稿 预决算公开 入会须知
    通知公告更多+
    • 08-28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
    • 12-19民建云南省委会史陈列馆及…
    • 09-25【询价公告】民建云南省委…
    • 12-30关于设立民建云南省委青年…
    • 08-27民建云南省委2019年度…
    • 06-14民建云南省委关于开展庆祝…
    • 05-07关于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建要闻

      【云南统战这十年·高原湖泊行】生态廊道:洱海保护治理送给世界的美好大礼

    时间:2022/9/6 17:04:57     点击数:    

      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民主监督,是中共云南省委赋予各民主党派省委会、无党派人士的一项全新任务。

      8月29日至31日,“云南统战这十年·高原湖泊行”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洱海畔,亲身感触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精准治理攻坚战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入了解民建云南省委会积极推进洱海保护治理民主监督工作的具体举措,共同见证多党合作齐心协力为保护洱海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微信图片_20220906171236.jpg

      苍山峰峦叠嶂,洱海碧波荡漾。

      清晨的洱海生态廊道,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汇成了一部旋律轻快的交响曲。大理市太和街道大庄村滩地管理员杨康生捞起一丛被海浪推送到岸边的水草,放进随身携带的垃圾篓。他身后的绿化带上,三名绿化队员正在清理枯木杂草。远处的海岸边,一对对拍摄婚纱照的情侣绽放着幸福的笑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奶奶,从他们身旁缓缓走过……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七年来,大理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全民治湖、科学治湖、系统治湖、依法治湖,让洱海保护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洱海水质保持总体稳定,连续两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

      在参与洱海保护治理的过程中,大理州委统战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我为群众办实事”、疫情防控等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到洱海生态廊道上开展洱海保护志愿劝导、协助廊道清洁员清理垃圾、开展洱海保护治理法律法规宣传等义务服务,全州统战系统各单位也纷纷挂钩相关县市或社区定期开展“三清洁”工作,努力为洱海保护治理贡献力量。

      游客点赞声在生态廊道上不绝于耳

      “在这里,可以欣赏洱海、亲近洱海,也可以沿着洱海锻炼……”8月30日上午,云报全媒体采访组一行来到洱海生态廊道,与往来穿梭的游人擦肩而行。

      微信图片_20220906171245.jpg

      游客李女士兴冲冲地告诉记者:“自从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洱海更美了。走在廊道上,吹着海风,看着海水与白云,觉得世间所有的美都停在了此处,身心格外舒畅。”一路走来,记者耳畔频频传来游客们对洱海生态廊道的点赞声,认为这是大理献给所有游客的一份珍贵礼物。

      洱海生态廊道全称为“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五大工程: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和若干环境监测站点,涉及23个村1806户居民的生态搬迁、30公里污水管网的完善和5个带有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实验基地。它能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洱海水质,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保护洱海的一道重要绿色生态屏障。

      微信图片_20220906171256.jpg

      生态廊道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自然、生态、野趣、文化、智慧”理念,聚焦洱海保护生态线、历史文化展示线、旅游发展转型线的定位,打造与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为一体、浑然天成的生态艺术品。截至2022年7月,累计入廊体验游客已达616.81万人次。

      《诗经》中的荇菜在洱海里飘荡

      《诗经·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八月的洱海水面上,常漂浮着两种水生植物:一种是被称为“水质风向标”的白色海菜花,另一种就是《诗经》里提及的“水上花”荇菜。沿着洱海生态廊道漫步,很容易看见一片接一片的荇菜开着一朵朵黄色小花在碧波中摇曳,为一湖美景再添诗意。

      微信图片_20220906171310.jpg

      “看,那只小水鸟,它又一头扎进水里了……”荇菜还没看完,一只鸊鷉就开始在洱海中“表演”了,令游客们很是兴奋。不远处的水面上,白鹭时而低飞、时而信步,惹得游人们频频举起相机,随手一框就能成就一幅曼妙影像。

      近年来,水上繁花的美景正在洱海中逐步呈现,一些珍稀的水禽也在不断增多,有力地印证了洱海保护治理所取得的成效。据介绍,湖泊恢复周期可分为截污控污、湖泊水体改善、生态修复三个阶段,海菜花在洱海里的再度盛开标志着湖泊治理已经从水体改善向生态修复转化了。

      有专家评价,政府主导、依法治湖、科技支撑、企业创新、全民参与……这一系列的洱海保护治理经验,将给更多地区的湖泊保护治理工作带去有益启示。

      浓浓环保情在乡愁小院里流淌

      “近水白家春光好,平凡绿野故事多。” 生态廊道的建设,在人与湖之间划出了一条物理隔离的界线,也将沿岸各村连接在一起,使各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村落成为“围绕洱海的一串珍珠”。  

      微信图片_20220906171321.jpg

      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的“乡愁小院”就坐落在洱海生态廊道边。2009年修建西环海公路以前,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常常把死去的家禽家畜往洱海边丢。李德昌一家主动将它们迁移到合适的地点深挖填埋,并苦口婆心劝说村民爱护环境。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生村,与李德昌一家共话家常,留下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随着洱海保护治理各项措施的推进,洱海生态廊道的修建,洱海周边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大大提升。

      如今,每当有人慕名到李德昌家“乡愁小院”参观时,他们一家总会义务当起环保宣传员,给大家讲古生村生态环境变迁的故事,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好洱海母亲湖。

      微信图片_20220906171329.jpg

      为了建设环洱海生态廊道,大理市实施了湖滨带范围内房屋搬迁和核心区农田清退,恢复连续完整的湖滨带、缓冲带,构建生态隔离带,确保洱海环湖截污治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和李德昌家一样,环湖沿线的村民们都是洱海保护的践行者,他们有的拆除了自家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屋,有的让出了耕种了几代人的责任田。但为了实现洱海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他们无怨无悔。

      (云报全媒体记者:左学佳 秦蒙琳 唐薇 王毅 牟燕红 实习生:骆盈盈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