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民建概况

    • |
    • 领导介绍

    • |
    • 民建要闻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 |
    • 参政议政

    • |
    • 社会服务

    • |
    • 组织建设

    • |
    • 预决算公开

    • |
    • 学习园地

      • 学习动态
      • 理论研究
      • 领导讲话
      • 政策法规
      • 文章选登
      • 学习交流
      • 学习十九大
    • |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 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 |
    • 会史钩沉

    • |
    • 州市组织

      • 州市组织简介
      • 州市工作动态
      • 民建昆明市委
      • 民建红河州委
      • 民建玉溪市委
      • 民建曲靖市委
      • 民建保山市委
      • 民建昭通市委
      • 民建大理州委
      • 民建楚雄州委
      • 民建普洱市委
      • 民建文山州委
      • 民建德宏州支部
      • 民建丽江市支部
    • |
    • 专委会动态

    • |
    • 下载专区

    • |
    • 文化广场

      • 诗歌散文
      • 摄影
      • 绘画
      • 书法
    • |
    • 社情民意

    • |

    栏目导航

    • 会员风采
    • 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领导介绍 在线新闻投稿 预决算公开 入会须知
    通知公告更多+
    • 08-28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
    • 12-19民建云南省委会史陈列馆及…
    • 09-25【询价公告】民建云南省委…
    • 12-30关于设立民建云南省委青年…
    • 08-27民建云南省委2019年度…
    • 06-14民建云南省委关于开展庆祝…
    • 05-07关于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会员风采>>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摄影教育从娃娃抓起——记民建个旧市委会员谢鹏超的摄影教育之路

    时间:2021/11/20 13:38:39     点击数:       作者:苏翔


      认识谢鹏超,算是一种偶然,缘于2019年2月13日,在蒙自市红河会堂召开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7家民主党派换届选举大会。

      因为我是摄影发烧友,经好友民建会员国丽的介绍,在会余交谈中,了解到1996年8月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个旧市锡城镇白马寨、牛角寨、土地塘小学先后任教,2010年8月调入个旧市城区小学,先后从事语文、数学、科学、少先队辅导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等身材,文质彬彬、戴一副眼镜,儒雅健谈的鹏超老师。

      鹏超自幼惊叹于色彩的流动,沉湎于光影的变幻,爱上了摄影。从他分享的摄影作品中,我看到了对生活、对学生充满热爱的一位人民教师在美的世界里,追逐光影的情怀。用鹏超的话说:“摄影是最直白的表达,与文字一样有着最直抵人心的传播力量。我的一生爱摄影”。

      1.jpg

      大概是在80年代末吧,他退伍的哥哥带回一台华夏135光学照相机,给家人拍过照片。当时他觉得这个纸片很神奇,还可以这样把人物、环境、甚至时间都纪录下来。心中就萌发了,等长大有了钱一定要买一台相机来照像的念头。正式接触相机是在中学和大学的时候偶尔也会借相机来使用。参加工作后,自己买了海鸥135相机并学习冲片,拍摄自己喜欢的东西,寻找一些专题来拍摄,让自己保持一份灵感和创意。

      后来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本土知名摄影家段靖雄老师的指引下,便开始走上了他的摄影之路。逐步明白了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这两样做好了,作品的“品”才会提升。每一步前行,每一次举起相机,他都希望以最专业的匠心,呈现出最能打动人心的记忆。

      身为民建个旧市委会员的谢鹏超,认为对于摄影而言,再优秀的作品如果不符合大赛要求还是张废片,一定要注重作品的内涵、创意及难度。其次,才是作品的光影效果、以及技巧运用等等。而生活的坎坷、经历的事、走过的路、听过的音乐、看过的话剧电影等既是一本本无字的书,又是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和摄影艺术有着横向纵向的密切关系,是沉淀,而读过的书帮助他在摄影艺术走得更广更远。

      2.jpg

      鹏超先后成为了小记者摄影艺术教育拓荒者,人民图片注册签约摄影师,红河州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个旧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报社特约摄影通讯员。在这几十年间,鹏超和影协同行们每月聚会论影、交流影艺。他拍摄众多照片,向人们展示了学生及老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记录过去旧城区的面貌,成为历史的缩影。

      担任民建个旧市委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后,他依然离不开摄影,在小学校成立小记者摄影社,开设小记者摄影课,继续分享他的摄影知识。手把手地教授怎样构图、曝光。让孩子们在感受光影艺术的魅力时,也深深爱上了摄影,许多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摄影基础理论,也学会了独立观察和思考。

      针对学校处于城郊结合部,生源不具备优势,有一部分学生为进城务工随迁少数民族子女,学生的家庭经济不是很好,其父母也没有多余的钱购买照相机的状况。他把摄影教育与小学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整合起来编校本教材,较好地带领学生学习摄影;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记录美的兴趣。

      2010年成立小记者站时,前来报名的30多名小记者中,只有1名学生有卡片数码相机。问他用什么样的器材才能拍摄出的好作品,他认为都市变迁的速度有快有慢,社会生活确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人们的精神并没有变,主要的地标性建筑并没有变。人们面对变化肯定会有怅然若失的感觉,但当时的照片记录下的场景让人们能够感受当时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氛围。

      创作音乐、摄影作品颇丰的本土音乐家、致公党个旧市基层委副主委高兴聪先生,讲起有一次,鹏超在市金湖文化广场,他刚拍好几张片子,一个环卫大姐双手握着扫帚一边扫地,一边露出祈求的口吻,对他说“师傅别照了,我马上就扫,马上就扫。”她误以为鹏超是环卫监察,鹏超解释道,我是拍口罩,提醒人们管住的手,尊重清洁工的劳动。

      那时还处于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整个街面只有清洁工和保安在坚守。为了让她安心,他只好当面把照片删除了。其实这张片子是半个扫帚、一个口罩、几片树叶,片子里有虚有实有故事,有人扔有人扫,有点可惜。

      鹏超认为,现在大家都带着手机,随时可以拍照;器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想法和眼睛,把眼睛当作取景器,拒绝一切摆拍、刻意的东西,要抓拍,要捕捉人们真实的生活,不要过多作秀,每张照片都是一个神奇的瞬间,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你们可以先学采访写作,我会想办法买相机的。”鹏超这样告诉孩子们。那时,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主要靠他的工资,一边还得还房贷。他自己都没有能力买数码相机。正当小记者学摄影工作举步维艰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把仅有的一台卡片数码相机借给鹏超使用。他一边用这台相机采集学校日常的图片工作,一边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教授小记者们学习摄影。为方便教小记者学习摄影,他又借钱买了1台富士数码相机。


      3.jpg


      他带领学生参加过许多摄影实践活动、摄影讲座、摄影展览等,学生们很多作品都有获奖或参展,还在分享了自己的摄影经历。不但在摄影上小有成绩,乖巧懂事的他们在学校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谈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创作体会时,鹏超说,从能照到照好,虽是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极大的区别,这需要长期的积累与观察,还要深入地思考研究。

      他说,学习摄影,学生们自己很愿意琢磨,不仅看一些摄影书籍,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拍下来。他们觉得摄影可以记录身边的人和事,留下美好的瞬间,很有意义。多彩的校园生活、朴实的人生百态都是他们的拍摄素材。在小摄影师眼中,同龄人是最生动有趣的。同学们也十分乐意被他们拍,有的还会调皮的凑到镜头前。

      学生们很多作品是关于家人的,记录了很多温馨的家庭画面。与其他城里小孩不同,他们自从他们有了相机,每年回家都会拍下团聚、祭祀等家庭活动,对他们来说这些照片不仅是家人珍贵的留影,也是对家乡民俗朴实的记录。为了支持小记者摄影教学,学校挤出经费为小记者摄影社采购了60D入门级单反相机,为小记者摄影社装修打造了新的功能室。

      随着小记者摄影工作的推进,靠现有的相机来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更多孩子对摄影学习的好奇心。鹏超便开始“自掏腰包助力小记者摄影教学”计划。他每个月总是要从工资收入中挤出一点钱攒起来购买器材,全部用于普及小记者学摄影课。

      当我问到获得奖项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时,孩子说:“我们学校有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的子女,谢鹏超老师给我们授课,照片获奖会让更多的人知道、知道我们摄影班,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我们”。

      4.jpg

      鹏超参与了校本教材《师生摄影作品集》《“美丽光影”精彩视界》《摄影兴趣活动教学设计》《“神奇大眼睛”快乐摄影家》等书籍的编写,这些书籍在校内得以开发与利用,在省内乃至全国同级同类学校都处于领先水平。

      近日,鹏超又自掏钱购买航拍无人机。周末,总是见他带着学生探究实践航拍创作的忙碌身影。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小记者摄影社已拥有了价值6000余元的影棚灯光器材,一家公司被他们所感动,捐赠了4台闲置的二手卡片数码相机。

      多年来,鹏超放弃了一个个周末、节假日与家人团聚。同家长一道带领孩子,走街串巷,走进矿山工厂、农村、田间地头,活动让小记者们走进社会,亲近大自然,学习有关摄影的技巧要领。

      朝夕与几位摄影爱好者,常常背着沉重的相机,跑遍家乡的山山水水,捕捉精彩的镜头,经过筛选、构思,成功地拍摄许多反映家乡人民奋发勇为,建设美好家园,彰显正能量。他的作品倾注对美丽家园的眷恋和礼赞,对建设者的敬仰。

      鹏超的摄影作品《争分夺秒》在中国第十三届全运会摄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日子》在第二届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希望之星》《真的能汇聚光线吗》等作品也在全国性摄影展比赛中入选获奖,他和小记者的数百件新闻稿在各级媒体上都有发表。目前,小记者获奖作品达160余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少年报等各级报刊媒体发表200余次。

      他也先后荣获“云南新闻奖”“红河州优秀典型青年”“个旧市弘扬延安精神先进个人”“个旧市助残优秀志愿者”“个旧市最美职工志愿者”“个旧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多次荣获云南教育报刊《学生新报》“小记者站优秀指导教师”“小记者站先进工作者”、云南少先队队报《蜜蜂报》“年度优秀撰稿人”、全国青少年摄影大赛、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影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数10项荣誉。

      他指导的学生摄影作品《精彩世界》《责任》在全国青少年摄影大赛中荣获金奖;《校园一角》被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选播;指导学生拍摄的《乐滋滋》《走向希望》《分享》《奶奶的功夫》《阅读》等多幅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2017年,鹏超指导学生首创的校园科技微电影《我就是不相信》《零垃圾》等八部科学微电影,获国家级、省级青少年影像节奖。他本人荣获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优秀指导教师“ “骨干教师称号”等荣誉称号,“小记者摄影”校本项目荣获市级素质教育特色成果一等奖,已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一张特色名片。

      他为了让学生在素质特色教育更能发挥作用,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学校与个旧市人民广播电台《金湖之声》“少儿时光”节目联动。多次带着小主持人走进《金湖之声》“少儿时光”参与节目直播、录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微信图片_20211120135028.jpg

      2016年6月1日,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在北京儿童摄影学校“中意文化交流全国青少年摄影展”颁奖典礼现场与谢鹏超老师合影并题词


      随着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平时温习完功课,他们仍坚持外出拍照。上初中后,他们准备把相机稍微放一放,等学业轻松一点时再拍。摄影早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他们很崇拜那些拍摄大自然生态的摄影师,佩服他们征服自然的勇气,希望自己以后有机会也能去尝试。学生们特别想未来成为摄影家或新闻摄影记者,他们知道一个合格的摄影师需要更多的磨炼,也会向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不断练习、进步。

      鹏超为了坚守小记者摄影教育,常常忘记对父母、妻子和孩子的照顾。常常是废寝忘食,灯火阑珊时,才肯回家。他出钱又出力开展小记者学摄影工作,遭到许多人的不理解,而从他来说,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自觉地在作品中蕴含人文情怀,拍出了真正历久弥新的作品。

      在红河州2018中小学生运动会中,鹏超作为州内唯一的一名教师被州教育局选调参加宣传组的工作。多个摄影及文字报道被州级媒体选登,获得了教育局、参赛单位师生的好评。

      《荣获三金的哈尼女孩:哭着说要当体育老师》《知心姐姐 教练妈妈》报道发表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他千里迢迢地为哈尼女孩送去了这份报、水果、过年压岁钱。

      从教20余年,鹏超已成长为一个有特长,学生喜爱,家长认可,社会好评的老师;从一位曾经对事业,对前途迷茫的懵懂青年蜕变为一个不畏艰难、激情四射、乐于钻研教学业务,精于发挥摄影才艺,乐于为师生奉献,具有自身人格魅力的教师。

      我们有理由坚信,他仍然会始终如一地专注摄影,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激发学生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的兴趣,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用手中的相机为时代留影、为城市造像再出佳作。我想,这也是谢鹏超创立学校小记者摄影社的初衷。